名人媒体编者按:在联合国成立 80 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出席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了全面而深刻的讲话。他的发言不仅回顾了人类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后建立联合国的初心,也强调了今日国际社会面临的挑战与抉择。

李强总理在演讲中提出三点根本启示:和平与发展是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团结合作是人类进步的最强动力,公平正义是国际社会追求的重要价值。 他警示世界不应重蹈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的覆辙,而应以多边主义和国际法为准则,维护联合国的权威与地位。

面对新的世纪挑战,中国展现了大国担当。从积极推动全球安全、气候变化和人工智能治理,到通过“一带一路”合作和全球发展倡议促进包容性经济增长,中国不仅为联合国事业提供切实行动和智慧方案,也向世界传递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李强总理在演讲中动情地提到,站在联合国总部前看到190面国旗迎风飘扬,看到“把剑铸成犁头”的雕塑,令人深思初心不应被遗忘。今天的世界虽仍充满动荡,但只要各国携手合作,就能跨越任何障碍,共同开创更加公正、和平与繁荣的未来。

这一讲话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面向未来的行动号召。它提醒国际社会:在动荡与分裂的十字路口,唯有坚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坚持合作与正义,才能让和平的理想与发展的梦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生根发芽。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

主席先生、各位同事、女士们、先生们: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和联合国成立 80 周年。80 年前,法西斯主义在无数英雄英勇奋战以及世界各地女性的付出下被战胜。联合国的成立,正是以他们理想中的没有战争的世界为基础,标志着战后国际秩序和谋求和平与发展的非凡建设历程。过去的 80 年充满痛苦,但充满目的性。今天,联合国已成为世界上最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的政府间组织。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国际体系和秩序,在国际法的指引下,使人类社会实现了总体和平,并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繁荣。

过去 80 年见证了世界的巨大变化,跨越两个世纪,人类社会从电力和计算机进入数字智能时代。虽然世界已发生极大变化,但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理想始终未变。回顾过去,我们可以得出几点宝贵启示。

第一,和平与发展是最强大的共同愿望。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我们绝不能忘记用流血和牺牲换来的惨痛教训。80 年来,总体和平的国际环境促进了全球经济的繁荣。今天,随着对和平的渴望和发展的需求更加强烈,我们这一代人有责任进一步增强和平与发展的力量。

第二,团结合作是人类进步的最强动力。在反法西斯战争的黄金年代,不同社会制度、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超越分歧,并肩作战,取得共同胜利。此后的 80 年里,人类又共同经历冷战对峙、金融危机和全球流行病。事实证明:团结让大家振奋,分裂拖累一切。未来的道路或许坎坷艰辛,但只要各国团结一致、真诚合作,就能汇聚成强大力量,承受逆风,跨越障碍。

第三,公平正义是国际社会追求的重要价值。历史一再提醒我们,当强权决定公理,世界就会面临分裂和倒退。回到丛林法则的时代,弱者被抛弃,强权横行,人类社会将充满流血和暴行。作为全球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必须维护正义,追求公平。只有当所有国家,无论大小,都被平等对待,真正践行多边主义,才能更好保障各方的权利和利益。

当前,世界进入新的动荡与变革期。单边主义和冷战思维死灰复燃,过去 80 年逐步建立的国际规则和秩序不断受到挑战,曾经有效的体系屡遭干扰。由此引发的冲突与人道主义灾难令人痛心。人类再次站在十字路口:为什么我们不能从苦难中汲取智慧,以良知和理性善待彼此,实现和平共处?面对人道灾难和公然践踏公平正义的暴行,我们怎能袖手旁观?面对霸权主义和欺凌行径,我们怎能保持沉默和顺从?我们怎能让先辈们为联合国成立付出的奉献逐渐淡出历史?

中国人常说:“永远不要忘记你为什么开始,你就能完成你的使命。”抵达联合国总部,我看到 190 面国旗在大楼前迎风飘扬;我看到“把剑铸成犁头”的雕塑,传递跨越时空的讯息;我看到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肤色的工作人员,为人类的共同目标携手合作。这些场景让我思考:它们体现了和平、进步与发展,正是我们纪念胜利的原因,也激励我们不断创新、携手前行。虽然我们无法重温过去的胜利,但一定能够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为联合国创始成员国,中国始终积极参与全球事务,致力于改善人类福祉。习近平主席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并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与全球治理倡议,为国际社会提供中国智慧和方案,推动全球变革,应对紧迫挑战。

尤其是全球治理倡议,结合上海合作组织近期提出的主张,强调坚持主权平等、遵守国际规则与法律、践行多边主义,倡导以人为本并注重实际行动。这为建设更加公正和公平的全球治理体系指明了方向。中国愿与各方协调行动,提出具体方案,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

在和平与安全方面,中国强调所有国家属于同一个全球村庄,相互依赖以获得安全。应坚持共同、合作、可持续安全理念,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反对阵营对抗和武力威胁。中国是联合国维和预算第二大捐助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遣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一直积极推动热点问题的政治解决,包括乌克兰危机和巴以冲突。

在经济发展方面,中国主张重振合作,反对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推动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贡献全球增长约三成,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二大进口国地位,并与 150 多个国家开展合作。当前中国正推动高质量发展,有信心继续为全球经济提供有力支撑。

在文明交流方面,中国强调不同文明都有独特价值,应当互学互鉴,而不是搞优越感或意识形态对抗。未来五年,中国将与发展中国家开展 50 个合作项目,举办 200 个培训与研讨会,为文明对话和进步贡献力量。

在应对新挑战方面,中国强调应共同保护人类家园,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坚持《巴黎协定》,并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中国已建立世界最大、增长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和新能源产业链,并提出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推动建立世界人工智能合作组织。在本届联合国大会期间,中国还将提交嫦娥六号采集的月球土壤样本。

中国愿与各方携手,维护联合国的权威与宪章宗旨,支持联合国改革,增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中国将与联合国合作建立全球南南发展设施,提供资金支持,并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合作在上海设立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加速落实联合国 2030 议程。

历史潮流滚滚向前,大道坚定不移。展望未来,中国将继续全力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与各国一道,秉持联合国理想,弘扬多边主义,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让世界更加和谐美好。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