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媒体评论员:据报道,位于埃及吉萨金字塔景区的大埃及博物馆(Grand Egyptian Museum, GEM)将于2025年11月1日全面开放。届时,来自世界各地的国家元首、高级政要、文化领袖及知名艺术团体将齐聚开罗,见证这座历经二十余年筹建的文化巨擘,终于迎来属于它的“成年礼”。

从外形上看,这不仅是一座博物馆,更是一件建筑艺术品。它与金字塔遥相呼应,将古代石砌文明与现代几何美学相融,仿佛一条时间长河的两岸——一岸是三千多年前的埃及,一岸是今天的全球化世界。自项目前期阶段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便参与其中,在设计国际竞赛、施工管理和文化价值塑造等环节提供支持。2024年底至2025年初,GEM更是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最美建筑”之普利茨建筑美学奖,这不仅是对外观设计的肯定,更是对它所承载文明意义的礼赞。

播放器加载中....

大埃及博物馆(Grand Egyptian Museum, GEM)建设历程充满了耐心与坚持。2002年启动国际设计竞赛,2005年破土动工,2011年因地区局势动荡而停摆,2014年重启,直至今日才得以迎来全面开放。十亿美元的投资中,有来自日本的长期优惠贷款,也有埃及人民多年对文化梦想的等待。这种漫长的筹建过程,使得它的落成本身就成为埃及现代历史中辉煌的一页。

在全面开放前,GEM已试运行多时。2023年2月起开放入口大厅与商业区,2024年10月16日起开放12个主展厅,展品跨越史前至罗马时代。游客的第一印象往往是震撼:法国游客站在巨大的拉美西斯二世雕像脚下,感叹“仿佛被三千年前的眼神注视”;来自日本的历史学者认为这里“让古文明与现代科技实现了真正的握手”;美国文化旅行团的成员在看到图坦卡蒙黄金面具时说,“这是与历史的一次对视,让人热泪盈眶。”这些感受说明,这座博物馆不仅是物理的容器,更是情感与记忆的触发器。

试开放期间的一场音乐会,更让我坚信GEM不仅是展示文物的空间,也将是世界文化交流的重要舞台。2023年1月20日,埃及女高音法特玛·赛义德与“联合爱乐乐团与合唱团”在馆内演出,多国外交官和文化界人士到场。一位欧洲大使在演后说,这是一场“艺术与历史完美交织的夜晚”。如果说文物让人看见过去,那么音乐与艺术则让人感受到当下的心跳。

在评论员的眼中,GEM的意义不仅在于收藏古埃及的辉煌,更在于它为不同文明提供了一个相遇的平台。在这里,文物不仅诉说历史,它们也在提醒我们:任何伟大的文明都不是孤立的,文化的生命力来自交流与互鉴。对于今天这个分裂与合作并存的世界来说,这样的象征尤其珍贵。

当11月1日的阳光照在这座博物馆的外墙上时,它不仅会点亮埃及的文化自信,也会为世界打开一扇看向过去、理解现在、思考未来的窗。大埃及博物馆不仅是埃及的骄傲,它也属于全人类。

在这样一场全球瞩目的文化盛会中,中国的身影,或许也值得期待。近年来,中埃两国在文物保护、考古合作和博物馆交流方面已建立了稳固的伙伴关系——从中国专家参与埃及遗址修复,到埃及文物赴华展出,都体现了双方在文明互鉴上的共识。如果中国政府或文化团体出席开幕式,这不仅将是外交礼节的体现,更可能成为深化中埃文化合作的新起点。可以设想,中国艺术家在GEM的舞台上演绎中国古典音乐,或两国博物馆携手举办联合展览,那将是文明对话在新时代的生动注脚。